過去的回憶種種
畫面撥放著舊時台南的街景,還有轟隆飛機聲從頭上呼嘯而過,那是我和媽媽從車站搭計程車到舅舅家的記憶。我以第三人稱的角度,看見小學六年級的我很不自在的坐在舅舅家沙發上,幾個親戚在廚房與客廳間忙碌奔波,準備飯菜與水果。
舅舅家是開成衣廠的,我不喜歡他們高高在上的樣子,不喜歡眾人誇讚舅媽有多苗條,不喜歡媽媽逼我去試穿舅舅設計的衣服,更不喜歡媽媽嘲笑我不吃水果的語氣。
#我只是敏感性牙齒_沒辦法吃太冰的水果
我看見縮在沙發角落的自己滿臉委屈與不情願,和旁邊熱烈聊天的大人形成強烈對比。尤其是媽媽,她每次到舅舅家情緒都特別高漲,因為她終於能見到有血緣關係的家人。
這裡跟新朋友說明一下,台南出生的媽媽被阿祖換到嘉義當養女,只因為外婆生太多女兒了,嘉義那裡也換了一個男嬰過來。交換之後,原本只生女的台南家生下男嬰,嘉義家在媽媽過去之後也開始生女嬰。
#老一輩的做法就是這麼特別
#是宇宙安排還是媽媽原始靈魂選擇的已經不可考
已經長大成熟、經歷媽媽離世的我看著眼前的畫面釋懷了,這就是家人相處互動的狀況,很正常啊!從小我就看到媽媽在兩家之間委屈求全,默默為她養女的身分抱不平,就是這樣的心態讓我不懂怎麼和親戚相處,但其實他們對我的一舉一動都蘊含著對我的關心與愛啊!
我到現在都還記得,舅舅重病臥床時把我叫去並緊緊握著我的手,那是說不出的不捨與疼惜,但不懂事的我只覺得反感,很快地便把手收回去。
釋懷與成長
和台南親戚相處的回憶一幕幕浮現腦海,他們對我跟媽媽都沒有變,變的是我,我跨過重重不解與誤會來看眼前那個無助的靈魂碎片。
👩:「妳覺得很無聊吧,妳覺得其他人很吵吧,」我對著碎片說道。「那是因為妳沒有靜下心來,發現自己是被愛著的。」
🫧:「我不懂為何要跟他們相處,我很想回家。」
👩:「妳從小在保母家長大,沒有跟媽媽長時間相處,所以感受不到家人真正的關心與愛,不過我現在長大了,也當了媽媽,我懂家人之間的溫暖是很珍貴的。」
每個人都有他的價值觀與表達方式,有時候只要細細觀察,你會發現有些人用笨拙、粗糙的方式在表達關心。即使我們當下不滿意、無法接受,事後再來回想就會發現很多細節,是對方期待被我們發現的心意。
🫧:「…。」碎片低下了頭。
👩:「妳沒有真的討厭他們吧!」我反問碎片。「妳看不慣這一切,是因為妳們半年才見一次面,不熟悉的緣故。」
🫧:「…我不討厭他們…」碎片慢慢流下眼淚。「來這裡可以有很多好吃的,其實看到他們開心的樣子,我也會跟著開心。」
👩:「這就是一家人啊,家人可以吐槽、吵架再和好,就是因為在乎所以才要把想法講清楚啊!」
我把破涕為笑的碎片帶了回來,也撫平我在家族裡不夠自信的匱乏,又一個心結被我拆開了。我在想也許未來哪一天我會鼓起勇氣,主動與親戚們聯繫問候,延續我曾經不敢接受的、不敢握緊的家人的愛。
#帶回愛的能量能讓我們燃起信心與勇氣
#無助的匱乏感也消失殆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