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性信仰或盲目

照顧好自己、想過適合自己的生活算不算一種宗教?許多人在社會洪流中奮鬥,只為維持美好的生活環境給每一代,這是不是也算一種宗教?

宗教標籤

很多宗教總是要我們保持著慈悲、愛、寬恕與包容心,遇到低潮、困難時,總是要我們「要想開一點」。我們有苦難言,情緒無處發洩,這世界有太多不公不義的事,難道我們只能當聖人?

之前跟一個姐姐聊過,她跟我一樣都是單親媽媽。

👱‍♀️:「我獨自帶兩個小孩,每天從早工作到晚,我的心好累,把心思寄託在宗教,那裡的師姐卻告訴我:『誰叫妳要離婚?當初怎麼不忍一忍,現在就不會這麼累。』,我聽了傻眼,這樣的說法合理嗎?」

她邊說邊紅了眼眶,語氣帶著不滿與失望。信仰宗教不是讓你變成膚淺的人,在人前假裝過得幸福美滿,這樣的生活可以撐多久呢?身為人都有情緒起伏,豈是一兩句話隨便就能呼嚨過去。

被扭曲的價值觀

每個挫折與低潮經歷都能激起我們內心深處龐大的力量,可惜的是,許多人不願理性看待事情,只想扭曲事實與埋怨,不清楚或隱藏自己真實想法,深怕成為與大家不同的異類。

宗教信仰是每個人自由的選擇,但不足以抹滅個人思想與價值觀,更不能以宗教之名行恐嚇、壓迫之實。達賴喇嘛曾說:「若我們皈依宗教,就必須認識宗教的教義。然後認真看待個人信仰與修行,否則宗教就只是盲從跟風。」

不了解事情始末就舉辦法會是無法好好解決問題的,一昧的祈禱念經是不會消除內心煩惱的,事情不是做心安就好,而是要解決問題根源與個人情緒。

照顧好自己、想過適合自己的生活算不算一種宗教?許多人在社會洪流中奮鬥,只為維持美好的生活環境給每一代,這是不是也算一種宗教?宗教可以說是文化,不需要有創辦的人,因為信念也是一種信仰。

我接觸過很多宗教,現在沒有定義自己為哪個教徒,只要是能引導我成長、尊重我個人價值觀的道理我都願意信任。宗教以人的福祉為起始,不該遺忘做為人的價值,也不該用來操控人心。

宗教裡的慈悲也不是說說而已,慈悲必須實踐於生活中,不僅做善事、社會服務幫助他人之外,也要照顧好自己,當眾人成長學習的典範。

把內心曾經受過的苦難與挫折化為動力,我們一起當個慈悲的人吧!

Emily
Emi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