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辰崇拜

原始人類在大自然間發現各種規律,生活中除了隨環境作息之外,也透過觀測天象來延伸各種應用,薩滿也是天文學家。

部落的祭星

中國東北各部落有「祭星」的儀式,其中對於北斗七星的崇拜最為普遍,祭祀儀式與認知也各有特色。

蒙古族稱北斗七星為「七老翁星」,是偉大的生命之神。族人常祭拜七老翁星以祈求多子多孫、六畜興旺,有時還會為了狩獵豐收和尋求明智領袖,殺牲供香祭請七老翁星來驅邪、除妖。後來這個習俗演變成過年祭祀保平安的儀式之一,薩滿會在大年初七朝西北角祭拜,人們準備熟羊肉、香爐與佛燈,一同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利。

與蒙古族不同,錫伯族將北斗七星作為方位神,他們世世代代都是依靠北斗七星來辨位狩獵。每年陰曆十二月二十七日當天,部落會宰殺一隻肥公羊祭祀北斗七星,並在朝西的牆邊桌上以七根蠟燭照北斗七星位置排列,全家大小對著跪拜。

自女真人時期開始,滿族人就有豐富的祭星儀式,《東海沉冤錄》當中記載窩稽人一年兩次的祭祀方式:初雪祭星求消災與豐收、正月祭星求除噩與祛病。

當「那丹那位呼(昴宿星團,俗稱七姊妹)」升上東方天空,就是初雪祭星之時。部落會燃起九個火堆,象徵九個通天白柱,族人稱為「星橋」,據傳有通天的作用,薩滿會接收來自星神的訊息為部落未來指路。

正月祭星更盛大了,除了九個火堆之外,還需要獻上活牲的鮮血,灑落在山林、儀式火堆中。薩滿認為,火堆通天以祭祀星神,鮮血祭神以守護族人神魂,祈禱部落每一位都健康平安。

黑龍江的愛輝區是眾多部落(滿族、鄂溫克族、達斡爾族等)聚集的地區,這裡也有隆重的星祭儀式。星祭會在冬季夜晚舉行,族人用潔白的冰塊砌成星壇與星塔,還會雕刻神偶守護在側。供桌上擺滿了供品,地面有數十盞彩色冰燈,只要發現冬令星自東方升起,儀式便熱鬧開始。

喚星神是星祭的重頭戲,薩滿邊擊鼓邊呼喚祭星的神詞,每個星神的神詞不同,順序也不能搞亂,需與冬令星升起的順序一樣。例如現在升起的冬令星為「那丹那位呼」,祭壇上就會掛上彩繪七姐妹的星圖燈籠、點燃地上擺好的星圖冰燈,眾人會齊聲歌唱:

『金色的那拉呼,那—拉—呼。』

『眾星中的那拉呼,那—拉—呼。』

『萬星中的那拉呼,那—拉—呼。』

部落的星辰崇拜文化來自祖先漫長、無聊、頓悟星空變化的過程,漸漸地人們發現星體運行的方位、大小、亮度、顏色與軌跡都有一定程度的意義,也奠定日後天文學的基礎。

由於篇幅的關係就先到這裡,之後會再繼續跟大家分享部落如何從星辰判斷季節、星座傳說等專題內容喔,敬請期待。

Emily
Emily